〈蓮生法王2009年11月7日美國西雅圖雷藏寺週六同修法語開示精要〉
敬禮了鳴和尚、薩迦證空上師、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、吐登達爾吉上師!敬禮同修主尊針巴拉!敬禮壇城三寶!主持上師蓮主上師、師母,各位上師、教授師、法師、講師、助教、堂主,各位同門,還有網路上的同門,大家吉祥!
◎六祖說:「善知識!我於忍和尚處,一聞言下便悟,頓見真如本性。是以將此教法流行,令學道者頓悟菩提。各自觀心,自見本性。」
我們再繼續講《六祖禪經》(即《六祖壇經》)。六祖說:「善知識!我於忍和尚處,一聞言下便悟,頓見真如本性。是以將此教法流行,令學道者頓悟菩提。各自觀心,自見本性。」我再唸一遍:「善知識!我於忍和尚處,一聞言下便悟,頓見真如本性。是以將此教法流行,令學道者頓悟菩提。各自觀心,自見本性。」
剛剛蓮主上師講溝通不良的事情。像我剛剛唸這段經文,翻譯的人可能也翻得不會很順暢。我用白話說:「所有的聽法的,在座的所有的心地很善良的,很有智識的人」,六祖自己講自己,「我在弘忍和尚的地方,一聽到弘忍大師祂講的話,便顯現了開悟的悟性出來,這個時候我知覺到,感覺到真如本性──原來我們的本地風光跟佛性,我都有感悟了。」
「所以今天將這個佛教的頓悟法門廣傳開來,廣傳就是流行廣傳,以便學佛道的人能夠很快地領悟到菩提心。當每一個人能夠領悟到的時候,就回去自己好好地觀察自己的心,將來都可以看見自己本來的佛性。」剛剛所讀的,六祖所講的這一段話,我講白一點就是這樣子講。
祂的重點在哪裡呢?我認為,頓見真如本性不是很容易。就是一剎那之間你看見你自己的佛性了,這個不是很容易。如果反過來講,所謂頓見應該是很快地知道,覺察到自己的佛性,這個就可以講得通。如果是說我一聽到弘忍大師講的話,那我馬上親眼就看到了佛性,這是不太可能的。你能夠有悟,所謂悟就是知覺、知道、感覺,知道佛性,感覺到佛性,可以解釋成為頓見真如本性。
如果你看到佛性了,那差不多都快成佛了,各自回家,自己好好地觀心,自己好好地看自己的心,到最後你可以自見本性,才能夠真正地親證到佛性,這裡是有差別的。所以、六祖惠能在五祖那裡的時候,祂是有知道跟感覺到佛性,那麼祂必須要隱藏起來,隱居起來,在獵人堆裡面十幾年,好好做觀察自己心的這一種功夫,這個叫做「觀心法門」。這個觀心久久你自己才能夠證明到你自己的佛性。所以,從開悟到親證佛性,可見還有一段距離。這一句話的意思我是這樣子認為。可見不是說我已經開悟了,我就已經親證佛性了,就已經成佛了,不是這樣子。必須要是說,你已經開悟了,但是你時時觀察自己的本心,符合了你的開悟沒有,或者遠離了你的開悟境界。如果是時時符合,你有一天可以親證,親自自己證明佛性,這個叫做自見本性、親見佛性。
六祖也說了,祂講這一種很快地知道,很快地感覺到佛性的這一種佛教的方法,就是「禪」,把他弘揚出來,廣傳。剛剛蓮主上師跟蓮廚法師都提到廣傳真佛密法。我們將來要把真佛密法廣傳出去,讓大家都知道。因為我們真佛密法有頓悟的法門;有密教修行,親證佛性;有律教,我們要守五戒十善,還要發菩提心;我們還有念佛,還有淨土法門,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。所以我們是佛教所有的東西都在我們真佛宗裡面,各自圓融,互相不排斥。
剛剛蓮主上師提到的溝通的問題。這個就是叫翻譯組要小心。像我在講的時候,他們翻譯成英文,有的時候翻譯的人員有一個,一個當然只有一個的說法,有兩個有三個,就有不同的意見。這是溝通的問題,他們翻譯組要互相溝通。那麼我說法的人跟聽法的人,彼此之間也要互相溝通,這溝通是要很順暢。而且說法的人所說出來的,跟聽法的人所聽進去的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不能一變成三,不能一變成五。所以這個也是有溝通的問題。
上個禮拜蓮印上師講,請蓮金法師翻譯那一段英文給我聽。其實我是聽得七七八八,也是懂得她在講什麼。我本來想秀一段英文給大家聽的,但是我想就算了。我今天跟蓮印在散步的時候,我講我今天就用英文說法。(眾鼓掌)蓮印上師就講說:「好啊!好啊!你用英文說法。」大家也知道的,我是在台灣出生,跟蓮主上師是一樣的地方。我主要的母語是國語跟台灣話,second language才是英文。我雖然也懂得英文單字,那麼我文法方面比較差一點,但是要把單字一個一個接起來,講出來的話,其實如果有外國的同門在這裡,他們聽了當然也不會很順暢,也就是溝通會不良。以後有機會再秀啦!
但是你不能講我不懂英文。我跟蓮印上師講,我雖然不懂英文,但是我會用英文罵人。可是我不能講啦!因為有失人格,有失師格,師父的格調都變了。師母講說,學英文最容易學的就是從dirty English開始。那些小孩子一看到電視,一看到男主角跟女主角在那邊親吻,他們就講「YUK」。「yuk, dirty」,這個是最容易學的。
我跟蓮印講了幾個英文,就是說你那天講我不懂英文,you are wrong, you mistake. I don't know English.我不知道英文,不過我可以講一些英文的,一般的conversation,初級的。
這是溝通的問題。因為我們主要的語言就是國語跟台灣話,那麼Australia那位法師她主要的語言是Australia的英文。Australia的英文跟美國的英文是有差別的。Australia的英文,它的聲音比較重一點。美國的英文是完全簡化到不行,很簡化的。Australia的英文是比較標準,像英國的英文也是比較標準式的。我雖然不懂英文,但是國情稍微懂一點。
◎翻譯必須要達,要信,要雅,這個是我們翻譯的重點,溝通的重點。
這個弘法翻譯,真的,講實在話也不容易。所以,翻譯有三個字,一個是「信」,一個是「達」,一個是「雅」。「信」表示說講一就是一。那天我問蓮印上師:「你懂不懂我講的話?sadu, duwa, dika, mba, lima, alam,你懂不懂啊?」他說:「我不懂。」我說我懂得印尼話的一到六,你連一到六你都不懂。seven我還沒有學。
要翻譯是一對一的,這個所謂一就是一,就是「信」。所謂「達」就是說師尊講的,到你的耳朵完完全全地接受,就是「達」;「雅」就是更漂亮,就是把我所講的話,用婉轉的講得更漂亮,就是「雅」。並不是要直接翻譯。大家會吧!但是你要把師尊講的話更加的文雅的表現出來,這個就是翻譯的高手,叫做「雅」。翻譯必須要達,要信,要雅,這個是我們翻譯的重點,溝通的重點。
蓮主上師最主要剛剛所講的就是講弘法的翻譯跟國情不同,要廣傳的話,也必須要溝通。這裡有一個人家寫給我的笑話,這個也算是溝通,但是這個溝通是不良的。女秘書對她的老板講:「你太太打電話來,現在在電話中,她要在電話裡面給你親吻。」電話也可以KISS啦!電話筒拿起來嘖嘖嘖,就是KISS,你吻我幾聲,對方就嘖嘖嘖幾聲就來了。
這個老板就講說:「你先幫我接一下這個KISS,然後等一下你再給我。」老板叫女秘書先接他太太的親吻,等一下再把這個吻給老板。我認為這是溝通不良,不應該這樣子溝通的。你如果是這樣子溝通也可以的話,那就會出問題的。
另外,有一個老師跟小華講:「我給你三隻兔子,等一下我又給你五隻兔子,那麼你有幾隻呢?」大家都知道應該是八隻兔子。小華就回答:「有九隻。」老師覺得很奇怪:「你數學不好嗎?我剛剛講說我給你三隻兔子,接著我又講我再給你五隻兔子。為什麼你說九隻兔子呢?」小華講:「因為我本來就有一隻啊!」這個也是溝通不良。因為他不知道小華有一隻兔子。所以老師認為他的數學不好。
你假如問到師尊,有人給師尊三隻兔子,又給師尊五隻兔子,請問有幾隻。然後我的回答說:「沒有了,根本就沒有兔子。」他很生氣,認為師尊的數學不及格。你不知道嗎?我們今天晚上廚房已經加菜了,早就給大家吃光了,怎麼還有隔天的兔子?
宣仁法師常常講:「我們雷藏寺的老鼠會開冰箱。」這很嚇人,老鼠會開冰箱。所以大家知道每一次買榴槤,要現買現開現吃,第二天,再打開冰箱,榴槤都不見了。
有時候大人跟小孩子溝通也不良。有一個例子,小明的媽媽懷孕了,她問小明:「你喜歡媽媽下一個是生男的還是生女的?」小明想了一下,我已經有弟弟了,也有妹妹了,他就跟他媽媽講:「我希望下一個是小狗。」這個就是溝通不良。你知道人只能生人嘛,不是男的就是女的啦,你怎麼會講出小狗呢?這是小明他本身的知識不足,母親要跟他溝通好,也要教他,他還不太懂,所以他才有這樣子回答。這個也是屬於溝通不良。
我發覺我們講國語或者是講台灣話的,從台灣來的人或者是從國外移民來的人講話,他的肢體語言不夠。我發覺外國人講英文很會用表情,用他的手語,用他的表情,他們表情很活。所以他們講英文的時候,你看他的表情,你就知道他在講什麼英文。
有時候我們在講話,不懂得用我們的肢體語言來講,其實我們的肢體語言跟表情要配合你講出來的話,這樣子人家才懂,這個就是比較直接。學生們有時候講話,也會用特別的方法去講,像小王寫情書給他愛慕的女生,情書是寫得很長,最後他寫著:「不知道你能不能錄取我當你的男朋友。」女同學就回答他四個字:「名額已滿。」
小王不甘心,就再寫一封情書,他說:「那麼下個學期呢?」女學生回信給他:「等下個學期再說。」所以這個也是一個學生跟學生溝通方面的問題。對我們來講,我們不用那樣子講,什麼名額已滿,名額已滿還可以備取,有時候有人走了,我們還可以變成正取。
◎首先修道第一個層次就是「資糧道」,「資糧道」就是準備你往生的資糧,像做善事,行十善,講好話,做善行,幫助人,都是在行「資糧道」。
我們真佛密法真的是很好的。在修道的過程當中,首先修道的層次,第一個層次就是「資糧道」,「資糧道」就是準備你往生的資糧,像做善事,行十善,講好話,做善行,幫助人,都是在行「資糧道」。
那麼「資糧道」圓滿了,再進入「加行道」。「加行道」就是增加你的信心,對你自己的上師要懂得恭敬,道心要非常的堅固,還要懺悔過去你所做的不好的惡業,這個就是在做「加行道」,在密教裡面就叫做「四加行」。「資糧道」圓滿,再圓滿你的「加行道」。
你「加行道」圓滿了,師父上師跟你提到開悟的問題,你突然之間領悟了,佛性是這個樣子的,經過印證,你已經開悟了,這個時候就叫做「見道」。你終於領悟了「道」是什麼,你知道佛性是什麼,這個時候才叫做「見道」。見了道以後,根據六祖所講的,各自觀心,就是在「修道」,這個時候才叫做「修道」。
不能一開始就說我們在修道,其實修道也可以講啦,不過到「見道」這個時候才真正開始「修道」,因為你知道佛性以後,你必須要把自己的佛性,跟你自己的身體、語言、意念,互相配合起來,這個時候才叫做修道。修到最後你終於看見佛性了,終於見到佛性了,最後的這個道才叫做「證道」,證明的道,就是「究竟道」。所以有階層的,「資糧道」、「加行道」、「見道」、「修道」、「證道」依這五個層次這樣子來的,才叫做圓滿。
所以六祖所講的「各自觀心」,就是每一個人回去以後,把你的開悟始終放在心中,然後用你的身體,用你的語言,用你的意念去合乎你的悟性,這個時候才叫做修道。修道的時間很長,像六祖在獵人堆裡就十幾年。師尊在修道的過程當中時間也很長。連我自己到見道這個地步的時候,時間也很長。並不是我是天才兒童,我一出生,一下子我就所有佛法我都會了,一下子我就開悟了,一下子我就見證到佛性了,不是的。
我到了六十幾歲,才算漸漸地把佛性圓滿起來,才能夠知道什麼是五智,什麼是三身,懂得所有密教所有的修行方法,而且是每一個法我都仔細去修過的,也有了相應,這樣子才能夠當成金剛阿闍梨。也就是說祂已經不會變色了,也不會變形了,就叫做金剛。不變色不變形不壞,叫做金剛,阿闍梨就是上師,叫做金剛上師。
當了上師了還會說:「我不幹了!我不再弘法了!我也不信佛了!」那個就不叫金剛。所謂金剛就是不壞的、不變色的、不變形的,才叫做金剛。所以密教叫做金剛乘,是因為祂是不壞的,不變色的,不變形的。佛性本身來講也是不壞的、不變色的、不變形的。
我們每一個人大部分開始學佛的時候,就已經醒過來,從迷中變成醒,不會再沉迷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面。很多人還是迷於世俗的一切,還是在迷中,但是在迷中的人是不知道迷的。
像我們喝酒,飲酒(廣東話),酒在日本話叫sake,這個在美國就叫做wine。wine是普通的酒,liquor是比較強烈的酒。廣東話叫「飲酒」、喝酒,台灣話「淋燒酒」(意即「喝酒」),酒醉的人很多,現在我們如果酒醉開車,danger driver,危險駕駛是不可以的。
有兩個醉漢走在鐵軌上面,他們走啊!走啊!兩個都醉得差不多了。其中一個講說:「這個樓梯怎麼走不完?」其實他們兩個在鐵軌上走,那個是很危險的。另一個講說:「這個工人偷懶,這個扶手怎麼做得這麼低啊!」醉鬼講的話真的是不一樣。
我們現在不是醉,我們現在是清醒過來。我們知道人生很短,最起碼你將來要到更好的境界去。懂得修行的人說:「我這一生很苦,時間也不多,我們將來到更好的境界去。」這是第一個醒來的。
◎第三個醒得更好:「我要跟我的佛性合一,我自己要轉變成為佛,成為菩薩,我要利益眾生。我成佛以後要去度化眾生。」這是最高的醒悟。
第二個醒來的是認為:「以後這個人間不要再來了,因為人間太苦了,我們到淨土去,到淨土去了不退轉,這個是最好的。」第三個醒得更好,他已經知道佛性:「我要跟我的佛性合一,我自己要轉變成為佛,成為菩薩,我要利益眾生。」他要去度化眾生:「我成佛以後要去度化眾生。」這是最高的醒悟。所以我們現在都是醒著的,不是在酒醉之中。事實上在這世間的人都是在酒醉之中,迷於「績優股」,分別這個是績優股,那個是不好的股;還是在沉醉之中。
迷於酒啊!色啊!財啊!氣啊!其實都是在酒醉之中。有些人迷於名:「我想要拿到諾貝爾獎,不擇手段,我都要拿到諾貝爾獎」。這個也是醉。因為那個獎本身來講都是假的東西,虛名而已。我在年輕的時候我就「醒過來」,我在小學的時候,當勞動服務,拿服務認真獎!從來沒有缺課的全勤獎啦!初中留級,高中我有第一名的獎,在高中讀書都是拿第一名;還有寫文章的金駝獎、銀駝獎、國軍文藝金像獎。我都拿過的,有一天我把這些獎狀統統都收集起來,跟這些獎牌都收集起來,然後點一把火全部燒掉,我不要什麼獎,什麼獎我都不要。
德輝上師說:「師尊還沒有拿諾貝爾獎。」我從來沒有想過,也沒有做過。我從來不為什麼而做,這個叫做不造作。這個時候我也是一樣,從來不為什麼,我只要所有的人非常幸福美滿地過日子;所有的眾生都感覺到很快樂;所有的眾生都是醒著的;每一個人都是真正清醒著;所有的眾生都懂得修行。我只要求眾生這樣子,不為自己,不要為自己,為自己是小乘,要為所有的眾生,為所有的弟子,就是大乘。
什麼叫做「大乘佛法」?大乘佛法就是說視眾生重於自己的,叫做「大乘佛法」。什麼叫做「小乘佛法」呢?小乘就是視自己重於眾生的,就是「小乘佛法」。大小乘是這樣子分的。所以,剛才蓮廚法師講的,「四無量心」、「菩提心」、「利他的心」最重,就是大乘佛法,可以成就佛。小乘佛法不能成佛,為什麼不能,因為他利己,沒有利他,沒有菩提心。佛菩薩是有菩提心的,沒有菩提心只能夠證到阿羅漢,只能夠證到緣覺。嗡嘛呢唄咪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