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yperclick

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

《牛绸溪的呜咽》~~实无先来后到

卢胜彦文集(193)

有一位名望甚高的大活佛,对卢胜彦亲见释迦牟尼佛,不屑置评,只说了一句:

「释迦牟尼佛早已在二千六百年前圆寂了!」

我听了此言。

只想哈哈大笑。

我告诉大家的是:

「实无先来后到。佛陀时代是『一时』,现在时代是『一时』,卢胜彦时代是『一时』,一时无二时。」

大家,会否?



我举一典故为例:

庞居士到「松山和尚」的地方吃茶。

庞居士举橐子说:

「人人尽有分,为什麽道不得?」

松山和尚说:

「只因为人人尽有分,所以才道不得。」

庞居士问:

「和尚为什麽道得?」

松山和尚答:

「不可无言也。」

庞居士说:

「灼然!灼然!」

松山和尚便吃茶。

庞居士说:

「和尚吃茶,为什麽不揖客?」

松山和尚问:「谁?」

庞居士答:「庞公。」

松山和尚说:

「何须更揖。」

后来,丹霞听了这一段,乃说:

「如果不是松山和尚,差一点被这老翁惑乱一场。」

庞居士听了丹霞之语,令人传话给丹霞:

「何不会取未举橐子时?」



这一则松山和尚与庞居士的吃茶典故,大家看得很清楚──

人人尽有佛性。

人人尽道不得。

因为人人尽有,所以才道不得。

但总要有人说。

今天,卢胜彦看见释迦牟尼佛,人人都不能说,也道不得。

但,总要有个卢胜彦说。

松山和尚先吃茶。

未请庞居士也一齐吃茶。

庞居士责难。(见怪)

松山和尚说:

「何须更揖。」

(还需要我请你吃茶吗?)

庞居士的最后告诉丹霞:

「何不会取未举橐子时?」

大家要参这一句,这一句最最重要,未举橐子时。

这一句是关键语,未举橐子时,是什麽时?



我实实在在的告诉大家:

「真如」──恒而不审。

「佛性」──人人具足而用。

「明心」──不是心的心。

「见性」──空华阳焰。

「无所得」、「无所住」、「无所谓」,正是如是、如是。

何有谁先谁后?

我已经写得如此的详尽,如果再会不得,且问,亲证本心在几时?

沒有留言: